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

你沒吃過的□ㄌㄨˇ肉飯

□ㄌㄨˇ肉飯





台灣有許多好吃的小吃,可以說是應驗了「民以食為天」的特質,像是深坑臭豆腐、台南棺材板、鹿港蚵仔煎、各地方的牛肉麵等等,不一而足,只要到台灣任一角落都有當地小吃可以大快朵頤,於是為小吃弄個節日的名堂也就不在話下。以下有一則地方新聞,就與小吃有關。





她舉例,北市交通局日前舉辦的大河戀,邀請馬英九出席,北市府還表示,明年馬英九當選,市府再辦一場大河戀。此外,市府也用心為國民黨籍立委參選人周守訓輔選,大河戀、魯肉飯節、大佳河濱公園的鐵馬自由行處處可見周守訓的身影。(〈郝龍斌任藍北市總部主委 遭批行政不中立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)







「魯肉飯」,幾乎在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市招,但這「魯」其實是個訛字,本字應該是「滷」。





「鹵」,ㄌㄨˇ,象形字,象鹽的樣子。本義是鹽鹼地,引申為鹼地所產的鹽。在古籍裡,「鹵」通「櫓」,大盾;「鹵」通「虜」,掠奪的意思。「鹵」通「魯」,遲鈍的意思。從「鹵」的本義加上「水」部成「滷」,引申為用鹹湯煮肉、蛋、豆腐類的食物,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見的「滷蛋」、「滷豆腐乾」等等,在台灣市街上也可以看到「大滷麵」,多半是把細條肉、蝦乾、香菇、金針、筍絲等材料在大鍋裡熬煮,勾芡以後加麵吃的,口味芬芳,滋味令人難忘。





滷肉飯,也是將肉切細加上作料調味加以熬煮,一碗白飯淋上滷肉湯汁,很難不令人食指大動。不知道在甚麼時候,「滷肉飯」改成「魯肉飯」,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山東人(山東稱「魯」)獨特的米飯料理,殊不知還是台灣小吃,這種情形就像明明是「肉羹」卻改成了「肉粳」、「麻薯」改成了「米麻,本來就有的字卻自個兒加字創字,「滷肉飯」改成「魯肉飯」,豈不是說明自己是夠「魯」──遲鈍、魯鈍,假如再按照閩南語的說法,真是夠ㄌㄨ的──硬坳、固執!





魯肉飯,不要再硬坳了,讓它回到本尊──滷肉飯吧!




出處:http://bloguide.ettoday.com/walisread/textview.php?file=89143


沒有留言: